健康三门峡┃各级专家齐聚仰韶大地 绘就基层健康新图景
9月24日25日,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发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健康进社区”惠民行动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行动在渑池县举行,国家、省、市级医疗专家齐聚仰韶大地,用专业与温度为该县群众送去健康福祉,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基层。
9月24日25日,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发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月——“健康进社区”惠民行动暨“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行动在渑池县举行,国家、省、市级医疗专家齐聚仰韶大地,用专业与温度为该县群众送去健康福祉,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基层。
国庆假期,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圆与休憩的喜悦中时,渑池县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却主动放弃休假,带领团队坚守岗位,全力推进秋季小麦肥储备工作,以实际行动筑牢农业生产“后勤保障线”。
这五年,健康的温度,正悄然浸润着河南的每一个角落。它在“一键申请、服务到家”的家庭病床服务里,在“一次挂号管三天”的“少跑腿、优流程”里,也在医圣张仲景故里飘来的缕缕药香里……
2025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渑池县南村乡西山底村,聚焦当地千年周柏摄制《中华古树之南村周柏》系列纪录片。该片将以“一树一世界”为视角,挖掘古树跨越千年的生命传奇与人文故事,拟于央视CCTV-1等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近年来,渑池县始终践
9月24日,“马骐大剧院”揭牌。无论是在23日的名家名段赏析会、《寇准背靴》专场表演里,还是在24日的“曲剧艺术保护传承活化座谈会”上,一群心系桑梓的曲艺乡贤正以专业智慧与赤子情怀,为“曲剧之乡”注入强劲动能。
“保护、传承、活化曲剧艺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县委、县政府将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曲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传统戏《寇准背靴》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现代戏《柜台内外》《大山的儿子》进京演出;现代曲剧《万水千山》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出;保留剧目30余部;
细雨初歇的渑池,秋意里裹着戏曲的婉转。9月23日下午,马骐大剧院前彩旗飘扬,新建的曲剧公园内戏曲楹联醒目,与“曲剧艺术名家名角名段赏析会”的热闹交相辉映。海报前挤满乡亲,有人攥着戏单,有人打听名家出场顺序,孩童被戏服海报吸引,拉着长辈探头张望。
渑池县曲剧团素以演员优秀、演艺精湛而著称,深受观众欢迎,挂的是县级剧团牌子,却享有地市级剧团的声誉。从这个团里曾同时走出了两位河南曲剧流派的创始人,先后走出了两位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的领导人。培养的学员中,有的成了著名演员,有的成了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的拍成电影,
传统戏《寇准背靴》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现代戏《柜台内外》《大山的儿子》进京演出;现代曲剧《万水千山》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出;保留剧目30余部;
“以前站在村口望山,满眼都是灰秃秃的石头,矿渣顺着雨水流下来,把地都染成了黑色。”家住高桥矿区附近的张村镇居民郑群文仍记得过去“靠山怕山”的日子。
“快看!快看!飞起来了!”9月14日晚,商丘日月湖景区上空,800多架无人机搭载璀璨灯光腾空而起,以夜空为幕,绘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醒目标语。当蓝色的灯光由暗渐亮,这些硕大的文字展现在天空时,人群中响起了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9月11日,河南交通广播记者从平顶山、商丘、开封、三门峡、洛阳等市气象台获悉,上述地区已于11时左右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预警显示阵风可达7级以上,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9月11日,河南交通广播记者从平顶山、商丘、开封、三门峡、洛阳等市气象台获悉,上述地区已于11时左右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预警显示阵风可达7级以上,提醒公众注意防范。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召开,河南省渑池县各界干部群众以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共同回望历史、致敬英雄,在激昂与自豪中感受家国力量。
为迎接第十一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进一步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8月27日上午,渑池县卫生健康委、县红十字会在万人广场开展“致敬希望英雄”主题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及无偿献血的知识。赵娜娜 摄
李家村位于渑池县城南15公里处的果园乡,因杏花繁盛素有“杏花村”之称。自明末清初李姓族人迁居李家村后,便开始种植仰韶大杏。历经数百年岁月洗礼,至今村里仍有十几棵当年栽种的杏树古树,民国时期遗留的100多棵老杏树,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大杏种植的传承与发展。
连日来,三门峡市渑池县市场监管局对高考各考点校园食堂派驻监管人员全程驻点保障,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展开细致排查与指导,并安排食品快检人员利用快检设备对食材进行现场检测,确保食材安全。图为渑池县市场监管局监管人员对校园食堂进
6月4日14时,渑池县果园乡东安头村农机手姚伟伟吃过午饭,打开手机,发现附近有小麦机收需求。他立刻调度自己的3台收割机前往,实现了机手与农户的麦收“无缝衔接”。“通过这个平台,今年麦收季,我的3台机器预计比往年要多收二三百亩,可增收1万多块钱。”说起这些,姚伟
当传统艺术邂逅现代创意,当文化服务浸润百姓生活,一场全民艺术普及的生动实践在三门峡精彩上演。5月19日至5月25日,在河南省2025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第十五个全民艺术普及周期间,三门峡市文化馆以“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深耕“传统艺术创新活化